世界上第一台电冰箱是由美国的卡尔·维纳特公司的E·J科伯兰德工程师设计制造的。诞生于1918年。
发展历程:
1.人类从很早的时候就已懂得,在较低的温度下保存食品不容易腐败。公元前2000多年,西亚古巴比伦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的古代居民就已开始在坑内堆垒冰块以冷藏肉类。中国在商代(公元前17世纪初一前11世纪)也已懂得用冰块制冷保存食品了。在中世纪,许多国家还出现过把冰块放在特制的水柜或石柜内以保存食品的原始冰箱。直到19世纪50年代,美国还有这种冰箱出售。
2.1822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 Th氧化碳、氨、氯等气体在加压的条件下会变成液体,压力降低时又会变成气体的现象。在由液体变为气体的过程中会大量吸收热量,使周围的温度迅速下降。法拉第的这一发现为后人发明压缩机等人工制冷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
3.1834年,美国工程师雅各布•帕金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压缩式制冷装置,这是现代压缩式制冷系统的雏形。同年,帕金斯获得英国颁布的第一个冷冻器专利。
4.第一台人工制冷压缩机是由哈里森于1851年发明的。哈里森是澳大利亚《基朗广告报》的老板,在一次用醚清洗铅字时,他发现醚涂在金属上有强烈的冷却作用。醚是一种沸点很低的液体,它很容易发生蒸发吸热现象。哈里森经过研究制出了使用醚和冰箱压力泵的冷冻机,并把它应用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的一家酿酒厂,供酿酒时制冷降温用。
5.1873年,德国化学家、工程师卡尔.冯.林德发明了以氨为制冷剂的冷冻机。林德用一台小蒸汽机驱动压缩系,使氨受到反复的压缩和蒸发,产生制冷作用。林德首先将他的发明用于威斯巴登市的塞杜马尔酿酒厂,设计制造了一台工业用冰箱。后来,他将工业用冰箱加以改进。使之小型化,于1879年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人工制冷的家用冰箱。这种蒸汽动力的冰箱很快就投入了生产,到1891年时,已在德国和美国售出了12000台。
6.1910 年世界上第一台压缩式制冷的家用冰箱在美国问世。
7.1913年,美国芝加哥研制了世界上最早的家用电冰箱。这种名叫“杜美尔”牌的电冰箱外壳是木制的,里面安装了压缩制冷系统,但使用效果并不理想。
8.1918年,美国KE-LVZNATOR公司的科伯兰特工程师设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机械制冷式的家用自动电冰箱。这种电冰箱粗陋笨重,外壳是木制的,绝缘材料用的是海藻和木屑的混合物,压缩机采用水冷,噪声很大。但是,它的诞生宣告了家用电冰箱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9.第一台用电动机带动压缩机工作的冰箱是由瑞典工程师布莱顿和孟德斯于1923年发明的。后来一家美国公司买去了他们的专利,1925年生产出第一批家用电冰箱。
10.1925年瑞典丽都公司开发了家用吸收式冰箱。最初的电冰箱其电动压缩机和冷藏箱是分离的,后者通常是放在家庭的地窑或贮藏室内,通过管道与电动压缩机连接,后来才合二为一。
11.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冰箱使用的制冷剂大多不安全,如醚、氨、硫酸等,或易燃,或腐蚀性强,或刺激性强等等。后来开始探寻比较安全的制冷剂,结果找到了氟里昂。氟里昂是无毒、无腐蚀、不可燃的氟化合物,很快它就成为各种制冷设备的制冷剂了,一直沿用了50多年。但人们又发现氟里昂对地球大气的臭氧层有破坏作用。于是人们又开始寻找新的、更好的制冷剂。
拓展资料:
氟利昂:又名氟里昂,名称源于英文Freon,它是一个由美国杜邦公司注册的制冷剂商标。在中国,氟利昂定义存在分歧,一般将其定义为饱和烃(主要指甲烷、乙烷和丙烷)的卤代物的总称,按照此定义,氟利昂可分为CFC、HCFC、HFC等4类;有些学者将氟利昂定义为CFC制冷剂;在部分资料中氟利昂仅指二氯二氟甲烷(CCl₂F₂,即R12,CFC类的一种)。
氟利昂在常温下都是无色气体或易挥发液体,无味或略有气味,无毒或低毒,化学性质稳定。
由于二氯二氟甲烷等CFC类制冷剂破坏大气臭氧层,已限制使用。地球上已出现很多臭氧层空洞,有些漏洞已超过非洲面积,其中很大的原因是因为CFC类氟利昂的化学性质。氟利昂的另一个危害是温室效应。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氟利昂
简易手工冰箱的方法。
所需材料:双层箱子一个、适量沙子。制作步骤:
1、找一个密封性好的双层箱子。
2、最外层放上沙子。
3、内层放入要保鲜的物品,用盖子密封好。
4、把这个装置放在阴凉的通风处,时常给外层加水,保持最外层的湿润。
在1895年在美国发明了第一台冰箱
冰箱的设计基于在背板和壁上安装卷轴散热器,这些散热器可以将冰箱内的空气储存到潮湿的毛巾上,从而降低冰箱温度
此外,冰箱里还有一个旋钮可以控制散热器的风量,以便不断降低冰箱的温度
凭借先进的冷冻技术,第一台冰箱既可以为房屋带来温暖,又可以保存食物,让发明家有机会从冰箱里取餐食
冰箱是一种用于存储和保持食品、饮料和其他物品的设备。它制作的过程需要经过多个步骤。
首先,在冰箱的制作之前,需要设计出具体的结构和功能。设计师需要根据用户需求和市场需求来确定冰箱的容量、温度控制、保鲜功能等方面的要求。
其次,在确定了冰箱的设计和功能需求后,需要将材料准备就绪。最普遍的制作材料是钢板,这种材料具有具有强度高、耐腐蚀性好等优点。生产厂商需要购买大量的钢板、铝制品、塑料等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加工和制备。
接下来,生产厂商需要将钢板和其他材料经过剪裁、压制、钻孔、冲压、对焊等加工方式进行制备。这些制备过程需要严格按照设计和市场需求来进行,尤其是尺寸、密闭度等方面的精度是非常重要的。
然后,制造商需要对制作好的冰箱进行测试和检验,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测试的内容包括隔热性能、温度控制、电器安全、防火安全等方面。
最后,生产厂商需要将冰箱进行包装,以便于运输和陈列。在包装过程中,需要使用适当的防震材料、封装材料和吊挂材料,以合理地保护和维护产品的品质。
总的来说,冰箱的制作涉及多个方面的工艺和技术,需要制造商们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来进行生产和制备,以提供高品质、耐用、安全和实用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冰箱的发明
一个在英格兰工作的美国人雅可比?帕金斯有了一个新发现,这一发现导致了冰箱的发明。
1834年他发现当某些液体蒸发时,会有一种冷却效应。
帕金斯要求一群技工来制造一个可证实这个想法的工作模型。
果然,这个装置在某个晚上真的产生了一些冰。
技工们兴奋地拿着冰,跳进一辆马车,飞速驶向帕金斯的住房,向他展示所取得的成果。
帕金斯此时已上了年纪,虽然他没有在市场上出售自己的发明物,但是哈里森的工作成果为类早期家用冰箱铺垫了道路。
出售发明物的人的生活在澳大利亚的一个苏格兰印刷工—约翰?哈里森。
哈里森很可能在并不了解帕金斯成果的情况下发现了冷却效。
他用醚来清洗金属印刷铅字,某一天注意到了物质的冷却效应。
到1862年,他的第一批冰箱就上市了。
哈里森还在维多利亚本狄哥一家啤酒厂里设置了第一个制冷车间。
在19世纪末,只有专门造了冰库的富人才能享受到这种好处。
绝大多数人奢望的只是一个冷藏柜。
那时候,冰箱最重要的用途之一是在轮船上。
大型冷藏库意味着船舶能够在长距离航行中运载食用鲜肉,例如羔羊肉能从新西兰出口到欧洲。
德国工程师卡尔?冯?林德在1879年制造出了第一台家用冰箱。
但在20世纪20年代电动冰箱发明出来之前,冰箱并没有大规模进入家庭。
电冰箱的原理
电冰箱是利用蒸发致冷或气化吸热的作用而达到制冷的目的。
电冰箱的喉管内,装有一种商业上称为氟利昂,俗称雪种的致冷剂。
常用的一种为二氟二氯甲烷(CCL2F2),是一种无色无臭无毒的气体,沸点为29℃。
氟利昂在气体状态时,被压缩器加压。
加压后,经喉管流到电冰箱背部的冷凝器,借散热片散热(物质被压缩后,温度就会升高)后,冷凝而成液体。
液体的氟里昂进入蒸发器的活门之后,由于脱离了压缩器的压力,就立即化为蒸汽,同时向电冰箱内的空气和食物等吸取汽化潜热,引致冰箱内部冷却。
汽化后的氟里昂又被压缩器压回箱外的冷凝器散热,再变为液体,如此循环不息,把冰箱内的热能泵到箱外。